验证一次后就可以自由投票点赞了噢~
输入验证码中的单数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1-10
“孩子究竟应该穷养还是富养?”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
实际情况是,从物质层面而言,很多孩子其实都在富养。关于小学生存款过万的新闻,也早已屡见不鲜了。
孩子也有钱了,这固然是件好事,可是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孩子挥霍无度的新闻。
也难怪,连男人有钱了都容易变坏,更何况是还没有金钱概念的孩子?孩子手里有了很多钱,得到和放弃都可以随心所欲。
这样的“富养”,无异于给孩子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孩子抵挡不住诱惑,最终只能是害了孩子。
不能给孩子太多钱,怕孩子学坏,在这个处处要花钱的时代,又不能不给。如何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如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成了考验家长的一个难题。
1
在《变形记》中,有很多叛逆的富二代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挥金如土。
他们出入各种娱乐场所,挥霍无度,享受着花钱带来的快感。钱成了潘多拉的盒子,成为“欲望”之源。
更可怕的是,他们总觉得钱能摆平一切,能打通各种关系,能出入各种原本未成年人不应该出入的场所,得到像成年人一样的尊重。
他们拥有了支配大量财富的权利,却并没有形成正确的金钱理念,获得管理财富的能力,对于金钱的概念和理解却基本上处于一个盲区,即使他们在金钱上拥有5位数以上的存折,他们在财商理念上依旧是一穷二白的“小负翁”。
金钱不仅没有帮助到他们,反而成了他们的阻碍。
确实,我们的教育中一直都在说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却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财商。
最近关于孩子花巨款打赏主播的新闻层出不穷。就在不久,还有媒体报道,在山东一个普通的家庭,10岁的儿子将原本要拿来给孩子的父亲治病救命的近两万块钱,偷偷花在了网络刷礼物和打赏主播上。
一方面,确实需要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但另一方面,很多人也表示,孩子都已经十岁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了,而身为父母,在事情发生后,不应该是打孩子,而是好好反思自身的错误。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让孩子意识到,钱不光是用来挥霍的,还是能拿来“生钱”的?
2
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犹太人的理财教育。
犹太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开设家庭理财课,这也是犹太民族的惯例。
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要教孩子辨认钱币,认识纸币和硬币的币值,四岁的时候就要让孩子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等到八九岁的时候,孩子就已经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学会买卖交易。
等到十二岁以后,孩子已经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了。
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而且,往往越有钱的人,会越懂得培养孩子“金钱观”的重要性,比如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早在100年前,对孩子的金钱教育上,就制定了“零用钱处理细则”。家族中的孩子从小就学会的一句话,就是“认真对待每一分钱”。
他们从小就不准乱花钱,每一个孩子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钱也要记账。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记账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交给家里审查。
再比如说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出生在这个富过三代的家庭,同样家风严谨。伊万卡就曾告诉媒体:“我不得不去挣钱,因为除了学费外,其他一切开销我都得自己支付。”
相比而言,我们很多家长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 。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从小就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念,等到孩子开始因为金钱变坏的时候,再去教育就已经晚了。
3
理财教育,最重要的其实是父母。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很多时候,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和理财的能力,决定了孩子的财商。
善于理财的父母,教育出来的,自然是财商高的孩子。
你只会把工资作为收入的唯一来源,你的孩子,可能就只会拿死工资。
你视财如命,认为钱能解决任何问题,你的孩子,可能就会变得傲慢和势利。
理财教育,其本质是品格教育。会理财的孩子,不容易变坏。
想教育孩子独立,首先要教会孩子经济独立。而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实现经济独立的最重要的途径。
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进行,抓得愈早,效果愈佳,否则将会非常被动。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有充分的认识,而且也被儿童教育的实践所证实。